汉朝皇帝顺序一览表及关系(西汉15帝世系表及帝王的功与过)
汉高祖刘邦(前256-前195)
西汉的开国皇帝
功:平民出身,历经三年抗秦战争,四年楚汉战争,最终流氓战胜贵族,建立大汉王朝。实行 无为而治,休养生息励精图治。兵员归家,豁免徭役,重农抑商 ,恢复社会经济,安抚人民,稳定统治。
过:分封制与郡县制结合,引发诸侯叛乱。联合吕雉诛杀韩信,彭越等功臣。
汉惠帝刘盈(前221-前188)
刘邦嫡长子
功:免除赋役、删除苛禁、准民藏书,社会经济一度繁荣昌盛。
过:生性懦弱,朝政由吕雉把持,无实权,最终抑郁而死。
前少帝刘恭(前190-前184)
刘盈庶长子
得知自己生母被吕雉杀害,扬言要替母亲报仇,吕雉害怕少帝作乱,囚禁永巷,后被吕雉杀害。
后少帝刘弘(前?-前180)
刘盈之子
吕雉死后,周勃、陈平等人铲除吕氏家族势力,刘弘被杀。
汉文帝刘恒(前203-前157)
刘邦之四子
功:实行无为而治,重视农业,劝课农桑,减轻田租、赋役和刑狱,废除肉刑,改以宫刑,同时取消过关用传制度,促进盐铁业发展。削弱诸侯王势力,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。
过:恢复夷三族令,迷信鬼神,统治后期宠溺宦官,放弃铸币权,使诸侯国经济实力大增,为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。
汉景帝刘启(前188-前141)
刘恒之子
功:平定“七国之乱”,北拒匈奴,而且多次减免赋税,历史上称其与文帝的统治为“文景之治”。
过:采用晁错提议削夺同姓诸侯,导致“七国之乱”。
汉武帝刘彻(前156-前87)
刘启十子
功:罢黜百家独尊儒术,为日后中国两千余年的统一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。北击匈奴,南平两越,奠定了现代中国辽阔疆域的初步版图。派张骞出使西域,促进了民族融合,汉文化圈开始形成。
过:好大喜功、穷极奢侈以及迷信神仙等,又非常怕死,时时提防别人的暗算。
汉昭帝刘弗陵(前94-前74)
刘彻之子
功:重用霍光,轻徭薄赋、与民休息的政策,减免租赋,招抚流民,社会安定。
过:实际掌权是霍光,自己没有实权。
汉废帝刘贺(前92-前59)
刘彻之孙
功:因缺乏宫廷政治经验,又不愿充当权臣霍光的傀儡,便密谋除去霍光,阴谋泄露,被霍光废黜。
过:即位仅27天,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。
汉宣帝刘洵(前74-前33)
刘据之孙
功:以霸王道杂之,整顿吏治,强化皇权,刑罚轻重;废除苛法,招抚流亡。
过:乞灵鬼神,重用宦官、外戚,奢侈享乐,诛杀功臣贤臣,拒谏饰非,开外戚宦官专权之先河,西汉由盛转衰。
汉元帝刘奭(前74-前33)
刘洵之子
功:汉元帝多才艺,善史书,通音律,喜好儒术。
过:优柔寡断,独尊儒术,朝政混乱不堪,社会矛盾激化,吏治败坏、外戚专权、流民四起,西汉由此走向衰落。
汉成帝刘骜(前51-前7)
刘奭之子
功:喜好经书,宽博谨慎。
过:沉迷酒色,治国无能,怠忽朝政,外戚势力急剧膨胀,土地兼并严重,流民众多,社会矛盾日益严重。
汉哀帝刘欣(前25-前1年)
刘奭之孙
功:即打压外戚宗室,限制未来土地兼并。
过:喜好酒色,宠信董贤。
汉平帝刘衎(前9-公元6年)
刘奭之孙
功:因年幼,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,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。
过:年幼丧命。
刘婴(公元5-公元25年)
刘据之玄孙
功:多才艺,善史书,通音律,喜好儒术。
过:优柔寡断,独尊儒术,朝政混乱不堪,社会矛盾激化,吏治败坏、外戚专权、流民四起,西汉由此走向衰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