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恩令什么意思(历史上号称“千古第一阳谋”的“推恩令”,它究竟厉害在哪里?)
对于阴谋和阳谋的定义,我们一般会认为,所谓阴谋,是在私底下搞的小动作,这些计策是见不得光的。
而对于阳谋来说,这些计策则是光明正大,不遮不掩,我会告诉你我接下来要做哪些步骤,但是,被针对的那一方即使看出阳谋的要害,也只能按照对方划定的路线走,没有其他选择,否则结局会更惨。
目前来说,比较公认让人叹为观止的阳谋,当数汉初的“推恩令”了。或许各位尚不知道“推恩令”的厉害之处,我们举个例子,大家就会明白。
相信很多人都看过《三国演义》,它里面讲到,在涿郡(今河北省涿州市)里,有三个年轻人,因为志同道合、意气相投,三人相见恨晚,于是便选择在其中一人的庄园里祭告天地,结为兄弟,他们便是后来搅动汉末三国风云,闻名天下的刘备、关羽和张飞。
对刘备来说,他在向别人自我介绍的时候,总是会说这么一句话:“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,汉景帝阁下玄孙”,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。
然而,很遗憾的是,刘备祖上虽然是汉室正宗,但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,已经是家道衰微,只能靠织草鞋为生了。
我们或许很诧异,为何刘备的家族会落魄到这般田地,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,便是因为“推恩令”。
那么“推恩令”是以哪种方式让刘备,一步一步从“汉室宗亲”变成“织鞋小贩”的呢,如果让你去做“推恩令”之下的诸侯王,你又会用哪种计谋去应对?
“推恩令”的由来
西汉建立后,汉高祖刘邦选择以“郡国并行”治理天下,也就是说,当时的西汉既有郡县,也有诸侯国,他大封刘姓子弟,并把他们派往各地为王。
不同于明朝那种只有俸禄,不处理地方诸事,“不赐土、不临民、不治事”只有个虚名的诸侯王。汉初的藩王在封地内,能自行处理很多民计要事,并且有着很大的势力。
这些诸侯不仅下属的封地面积广阔,而且实力雄厚,往往不听从皇帝的指挥,而且,只要没有特殊的意外,这些诸侯王就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所以说,这对当时的西汉来说,是个潜在的巨大威胁。
因此,自刘邦以来的每一位皇帝,包括汉武帝刘彻在内,在分封的同时,削弱诸侯王不断扩张的权力,一直是帝王面临的严峻问题。
文帝时期,贾谊针对淮南王、济北王的事件,提出了“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”的建议。意思是,将一个大的诸侯封地分离为几个小的封地,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,但并没有解决很大的问题。
汉景帝即位后,采纳了晁错的建议,进一步削藩,由此引起了吴、楚等七个诸侯王的阻挠。景帝很快就将他们平定,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,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。然而,仍然有不少剩余的诸侯王尚在,这个问题就落在了汉武帝刘彻的身上。
主父偃的建议,千古阳谋“推恩令”
对于诸侯王分封这个大难题,有解决之法吗?
这个时候,汉武帝刘彻的身边出现了一位奇人,主父偃,他从当时的形势对比分析,终于想到了一个很妙的计策,那便是“推恩令”。
他想到,既然现在诸侯王与汉武帝之间的平衡势同水火,那么有没有计谋,能够将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转移呢?
经过仔细研究发现,之前分封时,诸侯王的爵位只能传给嫡长子,其他的子嗣是得不到封地的,而这些诸侯王又大都子嗣众多。这个时候便找到了突破口。
于是主父偃便给汉武帝想了一个策略,就是命令诸侯不仅要传给长子,还要分封许多次子,不管几个儿子都要有封地,美其名为“推恩令”。
这个计策的妙处在于:“推恩令”一旦下达,诸侯王若不执行,诸侯封地内部将四分五裂,或发生内乱。
假如在一个诸侯国内,假设老诸侯王还在的时候,如果法令不执行,嫡长子就算会得到封地也不会长久,因为老诸侯王死后,其他儿子势必会不甘心,因为有皇帝颁发的明文法令在,所谓“师出有名”,他们就会大概率互相争斗,抢夺封地。
因此虽然各藩王明白这是削弱自,但他被儿子们的利益牵制,无法抗拒,若想子孙后代平安,只能老老实实地执行推恩令。
这样,各藩王的权力慢慢变得“大而小,小而无”。不仅如此,他的子嗣们还都得感谢汉武帝,心甘情愿地帮他落实政策,这真是一条千古妙计。
武帝以后,各诸侯国内管辖的疆域不超过几个郡,地位与郡相当。如此一来,诸侯势力强大而难以控制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。
所以,不得不说,这在历史上的计谋中,可称得上是“千古阳谋”了。
推恩令的精妙之处
那么,我们再来看一下“推恩令”这个阳谋的精妙之处在于:
一、敢施行阳谋,就要有“能收能放”的实力,确保事情不会变得难以收场
各诸侯国在经历了景帝时代后,就已经不再具备与皇帝抗衡的能力。因此,汉武帝敢于宣布“推恩令”,就是确信当时的诸侯已经不敢反抗他。否则,实力不够,而去强行实行阳谋,那无异于迫使各诸侯王重新发动类似七国之乱的事件。
二、详细分析,找出对方弱点,就双方矛盾转移为对方内部矛盾
推恩令能够不费一兵一卒,就能解决困扰文景武三代的难题,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,他们看到各个封地内其实是有内部矛盾存在,只要找出这种矛盾,并进行利用,就足以让对方焦头烂额,不得不按照已定的计谋往下走,而且,还让自身立于光明正大的不败之地。
对于汉武帝和各藩王来说,“削藩”就是“双方矛盾”,而对方“嫡长子能得到封地,各次子却得不到封地”就是“对方内部矛盾”,汉武帝和主父偃就是巧妙利用了对方这一内部矛盾,才能够在消耗不多实力的情况下,成功将这一困扰多时的大难题解决。
“推恩令”有解吗,假如让你去做一个诸侯王,你会采取哪种措施去应对?
目前来说,如果应对“推恩令”,比较普遍的一个说法是,各诸侯王严格控制子嗣数量,确保只生一个嫡长子,就这样一直单传下去,或许能够应对也说不定。
这或许是个还不错的办法,然而细想之下也有漏洞,那就是,你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够传下去,那个时候更多的是讲究子嗣兴旺,如果只有一个嫡长子,那么中间断掉传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,所以这个计谋也有很大的风险存在。